傅兴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广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国际会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摄影师,傅兴建筑摄影工 作室艺术总监。服务过的主要客户包括:SOM,KPF,NBBJ,RTKL, gmp,Hines,矶崎新建筑事务所,佐滕计画,Foster and Partners,TerryFarrell,Associates,JohnsonFain Partners,Sasaki Associates,Albert Speer;Partners,Leo A Daly,以及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奥林匹克筹委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 总院等国内外知名建筑事务所、开发商以及国家政府部门等。傅兴建筑摄影工作室同时还是日本a+u杂志、德国detail杂志以及欧美大型出版商的合作摄影 机构。
"从我拍摄的这些图片中,能见证中国近二十年建筑发展的面貌。
金宝双向背移结构的相机,我觉得就是为建筑摄影而设计的相机。
我是热爱生活的人,只要是关乎生活品质和细节上的东西我都喜欢。"
以下是耐索公司对傅兴的采访:
耐:请你用三句话来形容一下自己?
傅: 我是北京的建筑摄影师傅兴。从事建筑摄影近20年,从2003年开始使用数字后背拍摄,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国际上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大型酒店、物业管理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我是热爱生活的人,只要是关乎生活品质和细节上的东西我都喜欢。我喜欢咖啡、红酒、雪茄,是一个牛排烹饪高手,基本上西餐、批萨是我的强项,现在开始喜欢做景观、园林。
耐:你常使用的是什么设备?
傅: 我使用的是金宝WRS搭载数字后背:分别有3300万像素、5600万像素和8000万像素的利图数字后背。另外我还有一款金宝纪念版相机,选择金宝这种双向背移结构的相机,
是因为相机的设计让我对建筑拍摄可以轻松完成,我觉得这就是为建筑摄影而设计的相机;镜头是施耐德的高清大像场镜头;云台是金宝和曼富图;三脚架用捷信;电脑是MAC PRO,显示器是NEC顶级的30英寸3090以及德国的QUATO;辅助拍摄有时也用佳能5DMarkIII及17、24、28等移轴镜头。
耐:目前为止,你自己满意的作品有哪些?
傅: 我是用心服务每一个客户,认真对待每一个拍摄项目的人,所以谈不上哪个项目最满意。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的价值,当在商业市场上得到充分展现后,我就想做一些回馈社会的事情,做一些能让年轻人受益的事情,用自己的专长为更多的人做一些义务性的服务,基于这些考虑,我开始做《西方建筑史》的拍摄项目。正在拍摄古埃及卷、东罗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卷、西罗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卷。下一步要拍法国的巴洛克建筑,这是我感兴趣的项目,配合中国的建筑教育来做的项目,中国的建筑学院里使用的西方建筑史教材很少有好的图片,尤其缺少我现在做的这个项目的东西。
耐:你平时的爱好有哪些?
傅: 多种多样的,有静有动,还有交互性的互动。静的喜欢看书,听音乐,我是西洋古典音乐发烧友,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都填满了西洋古典音乐,收藏有近8000张唱片。动的方面喜欢自驾,骑公路自行车,喜欢爬山,每周保持三次。互动的喜欢在自己的别墅里开Part,我也喜欢自己动手做意式咖啡,从烘豆到研磨。
耐:你为何选择建筑摄影师作为职业?
傅: 我大学的专业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接受建筑面积最多的设计单位,单位历史上一直保留了建筑摄影团队(工程记录摄影工作),我当时只是补充一些电视拍摄技术的工作,跟单位的建筑师都是好朋友,当谈论起建筑摄影时,因为大家都能够接触到国外建筑类的图书和资料,发现国内与国外的建筑摄影图片质量相差甚远,我当时就和这些建筑师参与讨论,大家觉得我对建筑摄影认识得比较深,对摄影的理解也很独到,为什么我不来填补这个空白?我当时确实也参与过一些类似于玩的项目。后来在长安街有一个项目叫“国际金融大厦”,这个建筑的设计师胡月是国内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当时说希望这个项目由我来执行拍摄。
耐:这就是你的第一个商业建筑摄影服务?
傅: 对,这是我的第一个建筑摄影委托项目,拍摄的时间是1999年。这个建筑项目的委托方是香港招商局,他们想出一本这个建筑的挂历,委托我拍摄13幅图片。当时我手上只有一台135胶片相机,觉得这个设备拍挂历不能胜任,于是到朋友那借了一台4×5相机,那时我不知道重要的项目用胶片拍摄需要曝光两张,一张用作备份,尤其是像我这种第一次使用4×5相机的人。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买的PROVIA 100(普罗维亚)胶片,还不带F,且只买了一盒,买PROVIA是因为比Velvia(维尔维亚)胶片的宽容度大一些,希望第一次使用4×5胶片不那么的限制,或者让我的成功率更高一点,一盒胶片只有10张,另外三张我用135相机拍了一些建筑和城市的关系,等胶片冲出来后,朋友说我胆子真大,10张4×5胶片冲出来,竟然张张曝光准确,而且这10张片还是我第一次装4×5片匣,一般来说第一次装片很容易出错的,为了避免出错,我借用朋友一张废片不停地练习,先是明室装,后来在暗袋里装,反反复复的若干次后,才开始正式安装胶片。
这个工作后来的影响力非常大,跟城市建筑有关的媒体都发表了,这组图片还参加了珠海的金艺杯建筑摄影大赛,得了除金奖外的所有奖项,每张照片都得奖了,给我寄来了一整箱的奖杯,同时还有奖金,我用来买了自己的第一台4×5相机。这组图片后来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境外业务。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中国召开,正好我拍完这个项目后没多久,当时有位在建筑设计界很有名的建筑师叫萨巴,加拿大人,他在世界各地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他来参加这个会时也参观了国内的建筑师设计的作品,当他看到我拍摄的这组图片时,说了三句话:一.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建筑摄影师。二.为我遗憾,因为在北京这个地方除了古建筑可拍的不多。三.(用右手捂着他的胸口说)真心的邀请我去以色列拍摄他历时15年完成的一个作品,将在明年的5月份竣工。后来在第二年的3月份他发来邀请函邀请我为他拍摄卡梅尔山项目,这是我接受的第一个境外委托服务。2006年我去日本为一家日本公司委托的商场拍摄项目,当时经朋友介绍拜访了日本建筑写真协会73岁的主席,他说在2001年前后,看到了中国有一位建筑摄影师拍的和国际水平接轨的建筑摄影,说的也是这组图片。
耐:第一个境外项目和国内的项目其服务费有何差异?
傅: 第一个境外项目的服务费实际上当时我就参考国外建筑摄影师的收费标准。那次我拍完卡梅尔山回来后,在国内摄影圈引起了轰动——“中国的摄影师走出去了”! 从那以后开始有国外的建筑事务所进入中国,2001年第一个在国内的项目就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设计,如果越洋从国外请摄影师过来,不知道天气会怎样,事务所希望在国内找摄影师,看过我的作品后,决定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建筑摄影项目由我来执行。后来,我接二连三接到了来自境外顶级建筑师设计事务所的委托项目,当时中国大发展的项目大部分都由我来拍摄,几乎长安街两边的所有大厦都是我们拍摄过的项目,后来这些建筑设计师又把我们带到了上海、深圳、广州拍摄新兴城市的开发项目。那一年,被境外设计师称为中国商业建筑摄影元年,我们当时也建起了自己的建筑摄影网站。
耐:怎么样理解建筑摄影,好的建筑摄影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傅: 建筑摄影师不是纯粹的艺术摄影师,可以理解为传记作家,他笔下的传记人物成功了,这个传记作家也就成功了,所以他一定站在委托方的背后,把委托方的产品、意图,通过图片传递出去,以一种贴切的表现方式,这样就是成功。所以委托的项目谈不上是我个人的作品,只是在商业的运营当中,达到了、或者很好的完成了委托方的任务,这才是我们的成功。
耐:谁的作品影响到你?
傅: 最早的是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从小我生活在北京,我们祖辈在王府井生活了100年,新华书店离我家几十米远,经常随父母去博物馆看展览,美术馆离我家也不远,从小接受了美术和音乐教育,这个里面有很多艺术形式、艺术形态影响到我,不是单一的摄影作品影响到我,唯一能说摄影影响到我的人物就是亚当斯,他的风光摄影作品确实感染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即使到现在。
摄影技术和精神只是我众多发烧项目中的一个,我对摄影发烧,很多境外摄影媒体和建筑师事务所也问过我对摄影技术的训练是怎么形成的,那时候国内也没什么摄影教材,一些相关的书籍谈论的也就是相机或者镜头的构造,一些基本的光圈快门的参数,比较早的《纽约摄影教程》对我影响比较大;而《中国摄影》、《国际广告摄影》等当时能获取的几乎所有摄影杂志我都订了,这些杂志当时出现大量的产品广告:富士、柯达、尼康、佳能、勃朗尼卡、后来有的哈苏等,当时都是香港带来的产品和广告,广告的下面有一个回执,可以索要产品技术资料与参数,然后有一栏是需要填写个人资料与信息,那时我还是学生,我怕填写学生人家不给我这些资料,于是我填写都是我父亲的信息,结果我收到的资料是最多的,那时每年差不多有一尺来厚的产品广告和说明,很快的通过这些我了解国际上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也了解到当时先进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方式,通过这些资料丰富了我的摄影知识。再后来买到一本刘立宾写的《大画幅广告摄影》,这些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摄影资料,这样慢慢地解决我的摄影基础问题;而建筑摄影表现风格,主要通过我在建筑设计院的工作,接触到大量的资料和通过图书馆长时间“浸泡”来获取养分,单位里非常重视信息情报等资料,当时中国进出口图书资料中心进口了大量原版图书,而这些大量的资料通过工作单位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因此看的都是国外原版的作品,而各种流派的艺术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从小跟着外婆去戏园子听戏、看北京的大鼓、评书;我父亲是建筑师,从小带我去看各种各样的展览,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及国际上的交流展都能看到。
耐:长安街两边新盖的楼都是你拍的项目?
傅: 中国在发展中的最重要的20年与建筑有关的项目我都曾拍摄过。在2008年,意大利都灵举行了一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当时需要一个介绍中国建筑发展情况的展览,中国建筑师协会委托了我负责这个展览,展览里面的所有图片都是我拍摄的,所以那次中国馆的展览也成为了我的个人建筑摄影展,从我这些图片中,能看见中国建筑发展的面貌。
附:傅兴摄影作品
国家大剧院/2007年摄
北京银泰中心 / 2008年摄
北京CBD / 2008年摄
北京首都博物馆 / 2006年摄
中共中央组织部大楼 / 2005年摄
国际金融大厦 / 1999年摄
国际金融大厦 / 1999年摄